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包括肝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全球血清HCV阳性者约有1.15亿(1.6%)。埃及是全球成人人群中血清阳性率最高的地区之一(>5%)。
在埃及,HCV基因4型慢性感染者的标准治疗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组合方案(PEG-IFN/RBV),该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非常有限,最高仅60%。埃及慢性HCV国家治疗计划使用不同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显著改善SVR率:索非布韦(SOF)/PEG-IFN/RBV组合方案的SVR率达到96%,索非布韦/利巴韦林(SOF/RBV)组合方案达到78%-98%,索非布韦/simeprevir(SOF/SIM)组合方案达到94%-100%,索非布韦/达卡他韦(SOF/DCV)组合方案达到95.1%,索非布韦/ledipasvir(SOF/LED)组合方案达到87%-97%,paritaprevir /ombitasvir /ritonavir/ 利巴韦林(PTV/OBV/r/RBV组合方案达到94%-97%。
PEG-INF/RBV组合方案禁用于失代偿性肝硬化等类患者,继发不良反应较多。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以及肾病患者中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定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晚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将有助于患者选择获益最多的治疗方案,并减少失代偿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埃及患者中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方案的不良反应。这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49816例埃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以分析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和治疗之后患者的所有不良反应。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索非布韦(SOF)/利巴韦林(RBV)(n=21 835),索非布韦/simeprevir(n=24 215),索非布韦/daclatasvir(DCV)(n=58 477),索非布韦/DCV/RBV(n=45 188)和paritaprevir/ombitasvir/ritonavir/RBV(n=101)组合方案。疗程12-24周。报告治疗方案的所有变化、停药、死亡率和严重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2475例(1.7%)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些患者中有68%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治疗方案是索非布韦/RBV方案(73%,P<0.001)。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731/149816,0.5%和463/149816,0.3%),使用索非布韦/RBV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88/21835,3%和353/21835,1.6%)。所有治疗患者中,报告肝细胞癌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02%和0.06%。与无肝硬化的患者相比,肝硬化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更高。男性、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高胆红素及肝硬化是与严重不良反应发展相关的因素。
研究者总结道,与直接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贫血。索非布韦/RBV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而索非布韦/达卡他韦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