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 生活在植被较多的地区(称为居住地绿化)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疾病(CVD),但欠缺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相关数据。此外,心脏代谢异常是否会影响居住地绿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也尚不清楚。
目的 评估在中国成年人中,居住地绿化、心脏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 该分析是于200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东北辽宁省3个城市中的33个社区(范围为0.25-0.64 km2)进行的一项基于人群大型横断面研究。
参与者包括年龄18至74岁的成年人,他们在研究区域居住了5年或更长时间。根据标准化的差值植被指数和自2010年土壤调整植被指数评估每位参与者的居住地绿化水平。
将医生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自我报告定义为终生心血管疾病状态(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评估并定义了心脏代谢异常: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超重或肥胖状况。
主要结果和评估 终生心血管疾病状态、心脏代谢异常的存在以及居住地绿化水平。
结果 在24845位参与者中,平均(SD)年龄为45.6(13.3)岁,12661位(51.0%)参与者为男性。共有1006位(4.1%)参与者报告确诊为心血管疾病。
社区500 m内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的四分位数间距(1-IQR)升高能降低27%可能性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几率[OR]为0.73)。
在社区500 m以内,土壤调整植被指数的IQR升高能降低26%可能性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OR, 0.74)。
心脏代谢异常会影响居住地绿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对高血压的影响作用为4.5%,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作用为4.1%,对于超重或肥胖状态为3.1%,对高胆固醇血症为12.7%,对高甘油三酸酯血症为8.7% ,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为11.1%。
结论和相关性 该项横断面研究显示,更高的居住地绿化水平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并且心脏代谢异常的存在可能会部分影响这种相关性。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好是纵向研究,以证实这些发现。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0745?resultClick=1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