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位于人体的上腹部,是人体第二大腺体,也是消化作用强的器官。胰腺具有外分泌、内分泌两大功能,胰腺的外分泌是胰液,其主要成分是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各种消化酶,它们共同参与糖、蛋白、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如胰腺功能受损,胰液分泌不足,就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至于胰腺的内分泌主要是胰岛素,它是人体糖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可能患上糖尿病。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比其他肿瘤,胰腺癌并不那么“出名”。由于生物学行为比较特殊、发生转移较早、手术切除率较低,加上复发率高,胰腺癌治疗效果很不乐观。因此,预防胰腺癌的发生、及早发现肿瘤征兆,对胰腺癌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已发现一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其中已定的首要风险因素为吸烟。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相对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倍,而且随吸烟量增加而增加。其他高风险因素还有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面粉食品,胃切除术后20年者,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因此,戒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日常生活中应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熏烤煎炸的食品、腌制食品,适当多吃些粗粮、蔬菜和水果,忌暴饮暴食。目前医学界已证实,各类胰腺炎若久治不愈,就有可能转化为胰腺癌。有糖尿病、急慢性胰腺炎、胆道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尽早康复。此外,普通人群坚持体育锻炼,定期全身体检,可有效预防胰腺癌。
由于胰腺癌的起病非常隐匿,早期几乎没有特异性症状,因此很难被人察觉。不过,如出现以下临床表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痛及腰背痛,无痛性黄疸,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消瘦与乏力等,便提示可能是胰腺癌偷偷来袭。
胰腺癌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大多数病例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少。外科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病期和肿瘤病灶局部侵犯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可以辅助化疗,主要以吉西他滨为主,联合其他药物,可以延长生存期。
一项II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569例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随机接受厄洛替尼(Erlotinib、Erlonat、特罗凯、Tarceva)+吉西他滨或者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改善。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专家组推荐中涉及的胰腺癌靶向药物包括厄洛替尼(Erlotinib、Erlonat、特罗凯、Tarceva)。吉西他滨+厄洛替尼是PS评分良好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医伴旅可以为患者提供专家远程问诊、医院获取新药的服务,有需要的患者请咨询医伴旅。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