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3日,拜耳(Bayer)宣布其PI3K抑制剂盐酸可泮利塞在中国的首个适应症获批上市,据中国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布的优先审评结果显示,本药拟用于治疗已接受过两种以上全身性药物治疗的成年复发性和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
图源于NMPA
淋巴瘤示意图,图源于网络
滤泡性淋巴瘤属于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是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较低,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的病程很长,在初始发病时治愈率较高,但是该病容易复发并且病情进展比较慢,所以大多数患者不能治愈。
在我国滤泡性淋巴瘤发病较少,多发于老年人,患者通常情况下早期会出现无痛、多发性的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症状为胃肠道浸润,但是仅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为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
可泮利塞是PI3K抑制剂,一般需要进行静脉注射,研究表明,可泮利塞能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并抑制原发性恶性B细胞的增殖,进而达到控制淋巴瘤病情发展的目的。
2017年9月,美国FDA批准盐酸可泮利塞上市,用于既往已接受至少2种系统性疗法治疗后病情复发的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
PI3K抑制剂为什么能控制病情发展,主要是因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是人体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此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系列活动,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被激活的信号通路之一,几乎介导5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PI3K抑制剂的功能是抑制PI3K信号通路。
此药本次在中国获批主要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CHRONOS-1试验的研究结果。该试验的目的是评估盐酸可泮利塞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项试验共纳入142名患者,包括104例患有滤泡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他们在至少两次既往治疗后复发。这些患者在每28天为一治疗周期的第1、8和15天,患者接受60mg盐酸可泮利塞治疗(静脉滴注1小时)。
试验结果表明,接受可泮利塞治疗的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59%,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14%,部分缓解率(PR)为44%。2年后进行随访,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59%,完全缓解率(CR)为20%,部分缓解率(PR)为39%。也就是说,接受过可泮利塞治疗的患者,在两年后依旧保持着较好疗效。
试验数据图
不仅在控制病情方面有显著疗效,其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保证,在接受治疗的142名患者中,有44名患者报告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肺炎、局限性肺炎和高血糖症。
目前除可泮利塞外,其他已经上市的PI3K抑制剂还有石药集团度恩西布(度维利塞)和璎黎药业/恒瑞医药的林普利塞。
度维利塞胶囊于2022年3月份在中国上市,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该药于2018年在美国FDA批准下上市,度维利塞胶囊在我国进行的第二期临床试验表明,其对中国地区的复发性/难治性滤泡淋巴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客观缓解率(ORR)达到95.2%,完全缓解率(CR)52.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8.86个月,中位缓解时间达到17个月,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林普利塞于2022年获批上市,最近《林普利塞治疗淋巴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即将发布。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解析和展望了林普利塞在治疗淋巴瘤的的应用前景。马军教授称:林普利塞是靶向PI3Kδ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应用时不易脱靶,有效克服了早期PI3K抑制剂安全性不佳的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俊教授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