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为继手术、放化疗、肿瘤靶向治疗之后,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而在今年的的全球肿瘤学盛会ASCO上,CAR-T细胞免疫疗法脱颖而出,具体详情是怎样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CD19是B细胞表达的一种CD分子(即白细胞分化抗原),除了浆细胞,几乎在所有的B细胞,包括肿瘤和滤泡树突状细胞(FDC)中均会表达,并且它在B细胞的增殖、分化、激活和抗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促进BCR的信号转导。
CD19为I型跨膜蛋白,具有单个跨膜结构域、胞内C末端和胞外N末端。细胞外片段包含2个C2类 Lg样区。该蛋白的胞内区含有242个氨基酸,C-端含有9个酪氨酸。多项研究表明,CD19的生物学功能依赖于三个细胞质酪氨酸残基: Y391,Y482和Y513。
CD19在B细胞活化和信号传导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控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还可以参与 B细胞的信号传导功能,还可以介导 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CD19和CD21、TAPA-1和CD225组成了一个信号传导复合体,CD19复合体可调控 BCR介导的 B细胞活化水平。因此,它可促进机体自身抗体的生成,并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免疫病理学损伤。
研究表明,CD19对B细胞的激活具有两面性。第一,它充当连接蛋白,在胞浆中招募信号蛋白至膜上。第二,补体作为CD19/CD21复合体的一种信号亚基,与BCR结合后,可促进B细胞的激活。
CAR-T治疗,又叫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全名为CAR-T细胞免疫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Immunotherapy)。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最近几年,经过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它在临床肿瘤治疗上获得了很好的结果,它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以精准、快速、高效,并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在 T细胞表面植入了一种名为CAR-T的靶向分子,这种靶向分子被称为“超级战士”,可以被称为CAR-T细胞,它可以特异性地识别人体内的肿瘤细胞,并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释放出一系列的效应物,对肿瘤进行有效的杀伤,最终实现对肿瘤的有效治疗。
CAR-T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也存在着副作用,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神经毒性等。在输入CAR-T细胞之后,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在2023年ASCO大会上,报告了一项单臂、多中心研究TRANSCENDCLL004(NCT03331198)的初步数据结果,该项试验研究旨在评估liso-cell(CD19 CAR-T)在接受BTKi治疗后疾病进展或接受维奈克拉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患者中的疗效。主要疗效终点是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亚群(接受BTKi治疗后疾病进展或接受维奈克拉治疗失败)的完全缓解率(CR)和骨髓未恢复的完全缓解率(CRi);次要疗效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核磁共振成像(MRD)阴性。
试验者共招募了137例白血病患者,其中有117例接受liso-cell(安全组)治疗,96例可评估疗效,53例还在PEAS中。
在DL2的PEAS中,患者完全缓解率/未恢复的完全缓解率为18.4%,客观缓解率为42.9%;血液学uMRD率为63.3%,骨髓学uMRD率为59.2%,详细数据如图1:
图1:DL2的PEAS中疗效图
综上所述,Liso-cel表现出持久的完全缓解率/未恢复的完全缓解率、高uMRD率,适用于大剂量预处理、高风险复发/难治性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患者及其他未满足需求的患者。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黄慧强教授表示:liso-cel是一种靶向CD19抗原的CAR-T细胞疗法,其独特之处在于CAR-T的结构采用了4-1BB的共刺激域,且CD8阳性和CD4阳性T细胞的比例得到控制(1:1),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细胞疗法的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已上市了两款高水平的CAR-T产品,多项研究表明CAR-T细胞治疗R/R LBCL取得较大的成功。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秘书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黄慧强教授,图片来自Google,侵权删
[1]Siddiqi T, Soumerai JD, Dorritie KA, Stephens DM, Riedell PA, Arnason J, Kipps TJ, Gillenwater HH, Gong L, Yang L, Ogasawara K, Thorpe J, Wierda WG. Phase 1 TRANSCEND CLL 004 study of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CLL or SLL. Blood. 2022 Mar 24;139(12):1794-1806. doi: 10.1182/blood.2021011895. PMID: 34699592.
[2]Odetola O, Ma S. Relapsed/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Curr Hematol Malig Rep. 2023 Jun 6:1–14. doi: 10.1007/s11899-023-00700-z.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278884; PMCID: PMC10242240.
[3]Makita S, Yamamoto G, Maruyama D, Asano-Mori Y, Kaji D, Ananthakrishnan R, Ogasawara K, Stepan L, Schusterbauer C, Rettby N, Hasskarl J, Izutsu K. Phase 2 results of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aggressive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Cancer Med. 2022 Dec;11(24):4889-4899. doi: 10.1002/cam4.4820. Epub 2022 May 26. PMID: 35619325; PMCID: PMC976109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