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男童误食减肥产品中毒送医急救——减肥产品如何避雷?

作者
郭药师
阅读量:625
2025-01-21 08:31:10

近日,山东济南一2岁男童因误食“燃脂巧克力”而被送入PICU抢救,患儿入院时明显烦躁、心率加快、口渴,患儿家属称误把减肥产品“燃脂巧克力”当成糖果给孩子吃了2粒。为尽快明确中毒成分,医生抽取了患儿血样,经检测查出中毒成分是西布曲明。因副作用频发,我国已于2010年宣布停止国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明确中毒成分后,医生连夜为患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经过十余天的治疗,患儿最终转危为安。没想到,减肥产品竟会带来生命危险,那么我们在使用减肥产品时应该如何避雷呢?

来源:Pexels

 

减肥药其实很危险

 

早在201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就表示,在美国有几百种保健品性质的减肥产品含有药物成分,十分危险。市面上还有一些减肥药违规添加抗癫痫药、降压药、利尿剂和抗抑郁药等成分,而这些作为药物成分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不少以“天然”为卖点的减肥产品,最终被证明存在处方药成分。

 

减肥药的分类

 

“少吃”类:这一类含食欲抑制剂,如西布曲明,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使人产生饱的感觉,抑制人的食欲,不想吃自然就不胖了。

 

“多排”类:这类药通常含有利尿剂、泻药等成分,能够增加人体排便的量,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多耗”类:这类往往含有激素,通过增加身体对能量消耗达到减重的目的。

 

“少吸收”类:这类减肥药可以让脂肪不被吸收,从而减轻体重。

 

在这四类中只有“少吸收”类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其他多为保健品,若添加药品成分,很有可能属于违规,服用这种产品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风险。违规的减肥药有可能会带来胃口变差、排油便、心慌手抖、烦躁不安等副作用。

 

避免踩雷的几条提示

 

有些人虽然看起来不苗条,但其实没必要减肥,只有重度肥胖症患者,即(BMI)超过35的人或中度肥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人,才真正有必要用减肥药。

 

发现存在以下情况的减肥产品,应怀疑其是否添加了药物成分:广告极度夸张,对减肥效果大肆保证;声称自己是某种通过批准的药物的替代品;仅通过电子邮件等途径销售。

 

及时与医生沟通,减肥类药品或保健品只能起到辅助减肥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定要与专业的医生沟通,时刻观察减肥药的副作用,一旦出现不适尽快就诊或停药。

 

参考资料

 

生命时报

https://weibo.com/7590570074/L2WhPgoWe?refer_flag=1001030103_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临床招募
新药免费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医伴旅公众号
扫一扫 添加企业微信
做您身边的贴心健康咨询管家
医伴旅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有问必答
了解医药信息 关注临床动态
精选文章
新上药品信息
在线留言
注:医伴旅尽快与您联系,我们承诺严格保护您的隐私
点击提交
医伴旅是一家专业从事跨国医疗咨询的公司,本着“健康至上,医疗全球化”的理念, 公司将O2O的概念引入跨境医疗服务行业,专注为中国患者寻找全球优质医疗资源,让国内患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关于我们
邮箱 : service@1blv.com
医伴旅公众号
医伴旅医学顾问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