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千万不要频繁掏耳朵——如何保护耳朵

千万不要频繁掏耳朵——如何保护耳朵

作者
郭药师
阅读量:682
文章来源:医伴旅
2025-01-21 10:55:44

近日,一位网友因为掏耳朵进医院了,医生诊断为霉菌感染。相信每个人都有掏耳朵的经历,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掏耳朵,有的用棉签,有的用挖耳勺,有的甚至用火柴棍。那么,掏耳朵有必要吗?掏耳朵有什么危害?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

来源:Pexels

掏耳朵有必要吗?

 

没必要。虽然自古以来就有掏耳朵的习惯,小时候父母也会教我们掏耳朵,让耳朵保持“干净”,但掏耳朵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耳道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大部分耵聍(也就是“耳屎”)是会自行排出的。在说话、咀嚼的时候,颞下颌关节的运动会推动耵聍排出耳道。

 

掏耳朵有什么危害?

 

掏耳朵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用力过猛还可能刺伤鼓膜,如果感染还会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用挖耳勺、火柴棍等坚硬物体掏耳朵会损伤耳道、鼓膜,用棉签掏耳朵容易把耵聍推向耳道更深处。

 

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

 

不要频繁挖耳朵,以免损伤耳道,引发感染,造成听力损伤。

 

耳朵注意防水,洗澡、游泳时耳朵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如果有鼓膜穿孔,水进入耳内会引起中耳炎。

 

避免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噪音中,有调查显示,百分之三十七的听力残疾与噪音有关。生活中的汽车鸣笛声、KTV等场所的音响声等如果音量过大都会对耳朵造成损害。我们应该避免长期处于这种伤害耳朵的环境,从而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不良影响。

 

正确使用耳机。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听音乐的人,应该掌握“60~60~60”的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戴耳机听音乐不能超过60分钟,外界噪音低于60分贝(60分贝大概是正常交谈的声音)。

 

研究发现,生气、抑郁、焦虑、悲伤等情绪都可诱发突发性耳聋。因此放松心情也是保护听力的重要手段,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试、自我减压。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良情绪而损伤听力。

 

有些药物也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这类耳毒性药物可能会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导致暂时失聪甚至永久失聪。

 

擤鼻涕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擤鼻涕或吸鼻涕如果太过用力,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擤鼻涕的时候应该先按住一个鼻孔来擤另一个,不能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力去擤。擤鼻涕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将鼻腔的分泌物挤压到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坐飞机,否则容易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出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等症状。乘坐飞机时应该多做吞咽动作,从而保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

 

参考资料

 

https://weibo.com/2739362700/KEkW71uvL?refer_flag=1001030103_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临床招募
新药免费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医伴旅公众号
扫一扫
添加企业微信
做您身边的贴心健康咨询管家
医伴旅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有问必答
了解医药信息 关注临床动态
最新问答
新上药品资讯
联系企业微信
注:企业微信尽快与您联系,我们承诺严格保护您的隐私
点击提交企业微信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