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医药资讯德国生产的塞替派注射液效果怎么样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注射液效果怎么样

作者
医学编辑王敏
阅读量:149
2021-02-08 13:42

塞替派Tepadina是由德国生产的一款药物,塞替派Tepadina机制是通过鸟嘌呤碱基与DNA双链交联,导致DNA不可修复性损伤,从而阻止DNA、RNA和蛋白合成,塞替派Tepadina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目前塞替派Tepadina的适应症比较多,主要治疗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和消化道癌。塞替派Tepadina也可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自体或同种基因造血祖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注射液效果怎么样?

在一项试验研究中比较了多西他赛单药及其联合塞替派Tepadina在86例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其预后。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多西他赛治疗组和多西他赛+塞替派Tepadina组,比较两组化疗后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率 。

试验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塞替派Tepadina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近、远期疗效相当,但3年生存率方面塞替派Tepadina联合多西他赛治疗组优于多西他赛单药组。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注射液效果怎么样

德国塞替派Tepadina治疗效果显著,但接受该药品进行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一般较轻微。德国塞替派Tepadina可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患者尚可有发热,皮疹,感染,过敏,皮肤毒性,肝静脉阻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致癌性等等。  

塞替派Tepadin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药,但作为处方药,应在有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开始治疗,如果患者对塞替派Tepadina及其成分过敏,则不应开始使用。如果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骨髓抑制也禁止使用塞替派Tepadina。

相关热文推荐:德国生产的塞替派注射液为什么那么贵 /newsDetail/95299.html

注:以上资讯来源于网络,由医伴旅整理编辑(如有错漏,请帮忙指正),只为提供全球最新上市药品的资讯,帮助中国患者了解国际新药动态,仅供医护人员内部讨论,不作任何用药依据,具体用药指引,请咨询主治医师。

相关药讯
塞替派抗瘤谱广吗?
塞替派抗瘤谱较广。塞替派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近年来,它也开始被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例如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和多种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和化疗中,塞替派都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塞替派治疗乳腺癌 Comte等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入组了66例乳腺癌脑膜转移的患者,接受鞘内注射塞替哌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按标准剂量鞘内注射塞替哌(10mg)和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隔1周重复。该研究中位OS为4.5个月,且未在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患者间发现显著的生存差异。虽然中位总生存期很短,但部分二线患者仍能受益于该种疗法。除此之外,基础研究显示,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而Ferrario等研究证实50 mg曲妥珠单抗联合12 mg噻替哌每3周一次鞘内注射可以安全并有效的控制乳腺癌脑膜转移的进展。 塞替派治疗卵巢癌 Gordinier等报道的一项临床试验入组了34例一线化疗方案减瘤效果不佳的IIC或IV期卵巢癌患者,评估顺铂联合塞替哌的治疗效果。共给予6个周期的化疗(顺铂50 mg/m2和塞替哌40mg/m2,每4周为1周期),并通过手术及病理评价化疗反应,在本研究中没有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最终有31例患者完成试验,ORR为55%,5例患者为完全病理缓解,中位OS为16.8个月,完全 缓解患者的中位OS为60.8个月,93%的患者CA 125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 50%。这项研究表明,当肿瘤敏感时,塞替哌联合顺铂的一线化疗能够产生显著的长期抗肿瘤反应,特别是患者紫杉醇类药物不可用时,这种治疗方案是理想的选择。 塞替派治疗膀胱癌 国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78例常规于术中及术后行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噻替哌40 mg溶于4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多处注射膀胱切缘周围及其它膀胱壁黏膜下层,每处注射量不超过2ml。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复发率为1.28%。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膀胱肿瘤,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塞替派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目前在临床上塞替哌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案已被广泛应用。Colleoni等设计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了2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使用塞替哌治疗,其中9例乳腺癌,11例肺癌, 2例原发肿瘤不明, 1例转移性黑色素瘤。在第0天对入组患者抽取尽可能多的心包液后,通过留置的心包导管用腔内塞替哌(第1.3.5天各15 mg)灌注治疗。除3例患者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在腔内治疗完成后开始全身治疗。 结果显示19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ORR为83%,且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4.5个月,mPFS为2.3个月。心包积液进展的mPFS为8.9个月,显著长于全身性疾病进展,这表明心包腔内噻替派局部治疗效果可以被接受。 总结 综上所述,塞替派是一广谱抗癌药物,针对多种癌症都有着十分不错的治疗效果。研究证明对多种动物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抑制动物胚胎细胞、人体细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目前已常用与手术侯或转移性乳腺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德化疗,以及膀胱关注,鞘内注射和体腔积液的治疗。 相关热文推荐: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5.html
已帮助人数206人
2023-11-15 16:07
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 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 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关于塞替派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塞替派作为抗肿瘤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乳腺和卵巢癌、儿科和生殖细胞瘤。塞替派批准的适应症为: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膀胱浅表性乳头状癌。主要应用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如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自从塞替派1959年在美国FDA注册并与2001年重新注册,塞替派已经在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60多个国家注册并临床应用。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哌是一种乙烯亚胺类烷化剂,其细胞毒作用主要源于与DNA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塞替哌与DNA的相互作用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途径。在第一种途径中,塞替哌作为双功能基烷化剂,可以在DNA螺旋的两股之间、单链DNA内或DNA与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在另一种途径中,塞替哌及其在人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N,N',N”-三乙烯磷酰胺(TEPA)最终会水解成乙烯亚胺,从而与DNA产生反应。 塞替派的功效 研究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 研究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A组)(多西他赛35mg/m2d1.8塞替派60mg/m2d1,21d为1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B组)(多西他赛35mg/m2d1.8,顺铂80mg/m2d1 ,21d为1疗程)化疗2个疗程,评价其效果。 研究结果:A组和B组治疗效果分别为:两组均无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 PR) 25.58% vs 20.93% ,稳定(SD) 53.49%vs48.83%,进展(PD) 20.93% vs 39.70%。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 塞替派的副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塞替派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手足综合征程度较轻。 总结 塞替派(Thiotepa)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功能烷化剂,自1953年开始用于淋巴瘤、实体瘤等的化疗以来,其临床应用己达60余年,30年前开始应用于自体移植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塞替派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关热文推荐:替伊莫单抗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2.html
已帮助人数410人
2023-11-15 15:02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后多久起效?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等,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并不固定。 塞替派用法用量 塞替派为白色冻干粉,用药前需进行重构、稀释,最后静脉注射,用于不同疾病时用药剂量也不同: 1、乳腺或卵巢腺癌:塞替派治疗乳腺或卵巢腺癌的推荐剂量为静脉注射0.3至0.4 g/kg。剂量应每隔1至4周给药一次。最初,通常给予给定范围内的较高剂量。应根据预处理对照血细胞计数和后续血细胞计数每周调整维持剂量。维持剂量的给药频率不应超过每周一次。 2、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治疗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的塞替派推荐剂量为60g,采用30-60mL氯化钠注射液经导管注入膀胱,溶液应保留2小时。如果患者发现无法将 60ml保留2小时,可按 30ml的剂量给药。每15分钟可对患者重新定位,以实现最大面积接触,一般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4周。如有必要,可重复该疗程,但第二和第三疗程必须谨慎进行,因为骨髓抑制可能增加。 塞替派治疗淋巴瘤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是影响约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目前的生存率约为20%。以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大剂量化疗(HDT)和自体移植(ASCT)已被证明对原发性CNS淋巴瘤有效,但关于该预处理方案对继发性CNS淋巴瘤(SCNSL)的研究较少。 一项实验研究了塞替帕/白消安为基础的HDT/ASCT治疗的所有≥18岁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连续患者。利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自ASCT开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结果:本研究包括57例患者,2例(4%)患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2%)患多次复发的DLBCL。诊断DLBCL时,中位CNS复发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58岁。CNS受累见于初诊时的20例,发生于一线治疗期间的10例或发生于治疗结束后的27例。对于初诊时无SCNSL的患者,31例出现单纯CNS复发,6例同时出现CNS和全身复发。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多药诱导化疗(HD-MTX的中位剂量为4,之后41例(72%)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顺铂(R-DHAP)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R-DHAP)。HDT预处理方案为塞替帕+白消安+美法仑+利妥昔单抗(TBMR或塞替帕+白消安+环磷酰胺(TBC)。诊断SCNSL至ASCT的中位时间为116 d。asct治疗系统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反应率(ORR)在asct治疗前为93%/89%,在asct治疗后为95%/100%。asct前的合并ORR为88%,完全缓解率为21%,部分缓解率为67%。2例(4%)ASCT前发生CNS复发的患者在未接受其他全身化疗的情况下,经TBMR预处理后获得长期缓解。 在ASCT后的中位88天,9例患者出现淋巴瘤复发,并伴有CNS复发、全身性复发或两者兼有(n=2)。 结论:在迄今为止SCNSL中关于该预处理方案的最大研究之一中,发现以大剂量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ASCT预处理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良好结局相关,在这项研究中,4年OS为75%。 不良反应 塞替派具有皮肤毒性、胚胎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可对胎儿造成伤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粘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腹泻、血尿和皮疹、出血、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已帮助人数286人
2023-08-24 10:07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吗?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 塞替派注射液是一种化疗药物。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对多种实体瘤的抑制效果较好。塞替派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并解聚得开环乙烯亚胺基团与肿瘤细胞的 DNA碱基中的鸟嘌呤碱基对结合,从而产生烷化作用,改变肿瘤细胞DNA 结构与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裂。 关于塞替派 塞替派是由IMMUNEX(后被安进收购)开发,最早于199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THIOPLEX,是自1959年以来FDA批准的一种新噻氟派制剂。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塞替派制剂仅塞替派注射液一种,且仅两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分别为黑龙江福和制药以及上海旭东海普药业。 塞替派如何使用 1、静脉或肌肉注射(单一用药):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 2、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 3、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注射。 塞替派不良反应 塞替派不良反应: 1、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一般较轻微,本品可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患者尚可有发热、皮疹。 2、感染、过敏、皮肤毒性、肝静脉阻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致癌性。 相关热文推荐:贝达喹啉能杀死所有的结核杆菌吗?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0331.html
已帮助人数371人
2023-07-24 14:15
最新药讯
克立硼罗软膏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疗效
导读:克立硼罗软膏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红斑、瘙痒等症状。联合使用舒缓保湿修护霜,可以进一步增强皮肤屏障的修复能力,减少外界刺激,从而更全面地控制炎症反应。克立硼罗软膏适应症作为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新疗法,克立硼罗软膏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可使用涂抹在皮肤上的皮质类固醇、吡美莫司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来治疗湿疹。这是针对轻度至中度湿疹患者的一种新疗法。研究表明,克立硼罗软膏可以有效治疗炎症、瘙痒、皮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克立硼罗软膏用于治疗有轻度至中度湿疹的已满3个月或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患者。联合治疗效果一项研究观察了克立硼罗软膏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是于2022年11月—2023年4月间,招募就诊于本院的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儿50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照侧(对照组)单独外用克立硼罗软膏2次/d,治疗侧(治疗组)外用克立硼罗软膏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2次/d,共治疗14d。分别在治疗第7天、第14天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病例50例,实际完成43例。治疗7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14d两组较治疗前评分也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为克立硼罗软膏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可有效缓解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克立硼罗软膏。联合使用方法当您将这克立硼罗软膏与湿疹友好型保湿霜等药物一起使用时,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沐浴后使用的方法为,皮肤科医生建议从水里出来后立即使用克立硼罗软膏。使用 克立硼罗软膏后,等待 15 分钟后再使用保湿霜。需注意,使用克立硼罗软膏后要洗手,如果用克立硼罗软膏治疗自己的手,则可以不在使用后洗手。
已帮助人数8人
2024-04-29 17:59
克立硼罗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导读:克立硼罗软膏作为一种PDE-4抑制剂的外用软膏,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克立硼罗组并未报告显著增加的严重不良事件。克立硼罗对于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尤其有效,能够显著改善皮肤症状,如减少红斑、瘙痒和皮损面积。药物介绍克立硼罗软膏是一款新药软膏,于2016年12月14日首次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标签适应症为2岁及以上患者局部治疗轻至中度特应性皮炎。这是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作用机制)的新局部方法,与皮质类固醇无关。有效性在FDA批准克立硼罗软膏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522名患有轻度至中度湿疹的患者。他们的年龄从2岁到79岁不等。为了测试这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些患者接受了克立硼罗软膏。其他患者则服用了一种看起来像克立硼罗软膏的保湿软膏,但这种软膏中不含任何药物。在这些临床试验中每天使用克立硼罗软膏两次、持续28天后,大约三分之一的参与者皮肤变得清澈或几乎清澈。研究发现克立硼罗软膏比保湿霜能缓解更多患者的瘙痒。在研究的第二天,使用克立硼罗软膏的患者中有34 的患者止痒了,而使用保湿霜的患者只有 27%的患者止痒了。研究结束时,使用克立硼罗软膏治疗的患者中有57%的患者不再出现皮肤瘙痒,而使用保湿霜的患者则为40%。安全性克立硼罗软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局部皮肤反应,使用部位有灼烧感或刺痛感,这通常在使用克立硼罗软膏后立即发生。但这些通常是轻微至中度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减轻。不到2%的患者出现了导致他们停止使用药物的副作用,正如许多接受保湿霜的患者由于副作用而停止使用它一样。在一项为期48周的长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很少有患者出现副作用。
已帮助人数8人
2024-04-29 17:59
克立硼罗软膏是什么药
导读:克立硼罗软膏是一种非甾体类、外用的抗炎药膏,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其主要活性成分克立硼罗是一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通过抑制PDE-4,增加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克立硼罗软膏克立硼罗软膏是FDA批准的一种外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PDE4) 药物,用于治疗成人和 3 个月及以上儿童的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 FDA于2016年12月批准克立硼罗软膏用于 2岁及以上儿童,并于2020年3月批准用于3个月及以上儿童。 作用机制克立硼罗软膏不是外用类固醇。它通过阻断磷酸二酯酶4(PDE4) 起作用,磷酸二酯酶4是一种有助于调节皮肤炎症的酶。当您患有特应性皮炎时,免疫系统细胞中的PDE4酶可能会过度活跃,从而导致炎症,降低PDE4的活性可以通过减少炎症来减少或减轻特应性皮炎的体征和症状。 用法用量克立硼罗软膏以薄膜形式直接涂抹在受影响的皮肤区域,每天两次。 临床疗效在连续使用28天后的克立硼罗软膏临床试验中,31.4-32.8%的患者达到了0-1(清除或几乎清除)的研究者静态总体评估 (ISGA),从开始使用起至少有2级改善相比之下,仅使用车辆的受访者比例为18.0-25.4%。研究者静态整体评估是一个5分制量表,由研究者根据体征和症状提供对特应性皮炎的整体临床评估。克立硼罗软膏还被证明可以减轻特应性皮炎的症状,如瘙痒、发红、苔藓样变、流脓性皮疹以及粗糙、抓伤的病变。一些患者在使用克立硼罗软膏约一周后报告了这些改善。克立硼罗软膏还被证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克立硼罗软膏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应用部位疼痛,例如烧灼感或刺痛,这通常会随着持续使用而得到缓解。
已帮助人数7人
2024-04-29 17:59
克立硼罗与外用皮质类固醇(TCS)的区别概览
导读:外用皮质类固醇通过防止细胞产生因各种不同触发因素而释放的引起炎症的化学物质来减少皮肤炎症。克立硼罗通过更具体地抑制一种称为PDE4的特定酶来减轻炎症,这种酶会导致皮肤炎症。而且由于克立硼罗不是TCS,因此它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并且可以用在更脆弱或皮肤较薄的身体部位,如面部、眼睑、生殖器或皮肤褶皱,而TCS的使用是在这些部位不优选。 药理机制克立硼罗作为一种PDE-4抑制剂,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4的活性,增加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从而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发挥其抗炎作用。它不是激素类药物。外用皮质类固醇(TCS)通过与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基因转录,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TCS是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克立硼罗通常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治疗选择,因为它不含有激素,因此不会引起与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相关的副作用,如皮肤萎缩、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外用皮质类固醇(TCS)虽然短期使用相对安全,但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问题,以及潜在的全身性副作用,特别是高强效或超强效TCS。适用范围克立硼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别适合于面部、褶皱部位或对激素敏感的人群,包括婴幼儿。外用皮质类固醇(TCS)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炎症的治疗,依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强度的TCS,重度炎症可能需要更强效的TCS。治疗周期克立硼罗可能更适合长期维持治疗,因为没有激素相关的使用限制。外用皮质类固醇(TCS)通常推荐短期或间歇性使用,以减少副作用风险。
已帮助人数9人
2024-04-29 17:59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 放心选购
厂家直采
厂家授权 正品渠道
专业药师
一对一用药指导
品类齐全
海外药房 药品齐全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