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医药资讯德国生产的塞替派的效果如何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的效果如何

作者
医学编辑王敏
阅读量:173
2021-01-11 10:40

塞替派Thiotepa机制是通过鸟嘌呤碱基与DNA双链交联,导致DNA不可修复性损伤,从而阻止DNA、RNA和蛋白合成,塞替派Thiotepa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目前塞替派Thiotepa的适应症比较多,主要治疗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和消化道癌。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的效果如何?

在一项纳入了8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试验中,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Thiotepa方案(A组)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B组)化疗2个疗程,评价其效果。

结果A组(多西他赛+塞替派Thiotepa)和B组治疗效果分别为:两组均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25.58%和20.93%,稳定(SD)53.49%VS48.83%,进展(PD)20.93%VS39.70%;在临床实验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等,手足综合征程度较轻。

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Thiotepa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其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塞替派Thiotepa是一种处方药,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应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并按照医生的诊疗建议严格用药。患者们在塞替派Thiotepa治疗期间谨遵医嘱,如果出现难以忍受的副作用,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处理,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的效果如何

以上就是关于塞替派Thiotepa的介绍。患者若对Thiotepa还有其他疑问(如药品价格,购买渠道等),可以向医伴旅客服咨询。

相关热文推荐:德国生产的塞替派的适应症 /newsDetail/89730.html

相关药讯
塞替派抗瘤谱广吗?
塞替派抗瘤谱较广。塞替派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近年来,它也开始被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例如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和多种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和化疗中,塞替派都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塞替派治疗乳腺癌 Comte等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入组了66例乳腺癌脑膜转移的患者,接受鞘内注射塞替哌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按标准剂量鞘内注射塞替哌(10mg)和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隔1周重复。该研究中位OS为4.5个月,且未在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患者间发现显著的生存差异。虽然中位总生存期很短,但部分二线患者仍能受益于该种疗法。除此之外,基础研究显示,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而Ferrario等研究证实50 mg曲妥珠单抗联合12 mg噻替哌每3周一次鞘内注射可以安全并有效的控制乳腺癌脑膜转移的进展。 塞替派治疗卵巢癌 Gordinier等报道的一项临床试验入组了34例一线化疗方案减瘤效果不佳的IIC或IV期卵巢癌患者,评估顺铂联合塞替哌的治疗效果。共给予6个周期的化疗(顺铂50 mg/m2和塞替哌40mg/m2,每4周为1周期),并通过手术及病理评价化疗反应,在本研究中没有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最终有31例患者完成试验,ORR为55%,5例患者为完全病理缓解,中位OS为16.8个月,完全 缓解患者的中位OS为60.8个月,93%的患者CA 125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 50%。这项研究表明,当肿瘤敏感时,塞替哌联合顺铂的一线化疗能够产生显著的长期抗肿瘤反应,特别是患者紫杉醇类药物不可用时,这种治疗方案是理想的选择。 塞替派治疗膀胱癌 国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78例常规于术中及术后行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噻替哌40 mg溶于4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多处注射膀胱切缘周围及其它膀胱壁黏膜下层,每处注射量不超过2ml。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复发率为1.28%。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膀胱肿瘤,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塞替派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目前在临床上塞替哌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案已被广泛应用。Colleoni等设计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了2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使用塞替哌治疗,其中9例乳腺癌,11例肺癌, 2例原发肿瘤不明, 1例转移性黑色素瘤。在第0天对入组患者抽取尽可能多的心包液后,通过留置的心包导管用腔内塞替哌(第1.3.5天各15 mg)灌注治疗。除3例患者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在腔内治疗完成后开始全身治疗。 结果显示19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ORR为83%,且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4.5个月,mPFS为2.3个月。心包积液进展的mPFS为8.9个月,显著长于全身性疾病进展,这表明心包腔内噻替派局部治疗效果可以被接受。 总结 综上所述,塞替派是一广谱抗癌药物,针对多种癌症都有着十分不错的治疗效果。研究证明对多种动物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抑制动物胚胎细胞、人体细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目前已常用与手术侯或转移性乳腺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德化疗,以及膀胱关注,鞘内注射和体腔积液的治疗。 相关热文推荐: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5.html
已帮助人数216人
2023-11-15 16:07
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 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 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关于塞替派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塞替派作为抗肿瘤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乳腺和卵巢癌、儿科和生殖细胞瘤。塞替派批准的适应症为: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膀胱浅表性乳头状癌。主要应用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如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自从塞替派1959年在美国FDA注册并与2001年重新注册,塞替派已经在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60多个国家注册并临床应用。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哌是一种乙烯亚胺类烷化剂,其细胞毒作用主要源于与DNA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塞替哌与DNA的相互作用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途径。在第一种途径中,塞替哌作为双功能基烷化剂,可以在DNA螺旋的两股之间、单链DNA内或DNA与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在另一种途径中,塞替哌及其在人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N,N',N”-三乙烯磷酰胺(TEPA)最终会水解成乙烯亚胺,从而与DNA产生反应。 塞替派的功效 研究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 研究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A组)(多西他赛35mg/m2d1.8塞替派60mg/m2d1,21d为1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B组)(多西他赛35mg/m2d1.8,顺铂80mg/m2d1 ,21d为1疗程)化疗2个疗程,评价其效果。 研究结果:A组和B组治疗效果分别为:两组均无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 PR) 25.58% vs 20.93% ,稳定(SD) 53.49%vs48.83%,进展(PD) 20.93% vs 39.70%。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 塞替派的副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塞替派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手足综合征程度较轻。 总结 塞替派(Thiotepa)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功能烷化剂,自1953年开始用于淋巴瘤、实体瘤等的化疗以来,其临床应用己达60余年,30年前开始应用于自体移植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塞替派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关热文推荐:替伊莫单抗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2.html
已帮助人数422人
2023-11-15 15:02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后多久起效?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等,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并不固定。 塞替派用法用量 塞替派为白色冻干粉,用药前需进行重构、稀释,最后静脉注射,用于不同疾病时用药剂量也不同: 1、乳腺或卵巢腺癌:塞替派治疗乳腺或卵巢腺癌的推荐剂量为静脉注射0.3至0.4 g/kg。剂量应每隔1至4周给药一次。最初,通常给予给定范围内的较高剂量。应根据预处理对照血细胞计数和后续血细胞计数每周调整维持剂量。维持剂量的给药频率不应超过每周一次。 2、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治疗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的塞替派推荐剂量为60g,采用30-60mL氯化钠注射液经导管注入膀胱,溶液应保留2小时。如果患者发现无法将 60ml保留2小时,可按 30ml的剂量给药。每15分钟可对患者重新定位,以实现最大面积接触,一般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4周。如有必要,可重复该疗程,但第二和第三疗程必须谨慎进行,因为骨髓抑制可能增加。 塞替派治疗淋巴瘤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是影响约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目前的生存率约为20%。以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大剂量化疗(HDT)和自体移植(ASCT)已被证明对原发性CNS淋巴瘤有效,但关于该预处理方案对继发性CNS淋巴瘤(SCNSL)的研究较少。 一项实验研究了塞替帕/白消安为基础的HDT/ASCT治疗的所有≥18岁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连续患者。利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自ASCT开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结果:本研究包括57例患者,2例(4%)患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2%)患多次复发的DLBCL。诊断DLBCL时,中位CNS复发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58岁。CNS受累见于初诊时的20例,发生于一线治疗期间的10例或发生于治疗结束后的27例。对于初诊时无SCNSL的患者,31例出现单纯CNS复发,6例同时出现CNS和全身复发。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多药诱导化疗(HD-MTX的中位剂量为4,之后41例(72%)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顺铂(R-DHAP)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R-DHAP)。HDT预处理方案为塞替帕+白消安+美法仑+利妥昔单抗(TBMR或塞替帕+白消安+环磷酰胺(TBC)。诊断SCNSL至ASCT的中位时间为116 d。asct治疗系统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反应率(ORR)在asct治疗前为93%/89%,在asct治疗后为95%/100%。asct前的合并ORR为88%,完全缓解率为21%,部分缓解率为67%。2例(4%)ASCT前发生CNS复发的患者在未接受其他全身化疗的情况下,经TBMR预处理后获得长期缓解。 在ASCT后的中位88天,9例患者出现淋巴瘤复发,并伴有CNS复发、全身性复发或两者兼有(n=2)。 结论:在迄今为止SCNSL中关于该预处理方案的最大研究之一中,发现以大剂量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ASCT预处理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良好结局相关,在这项研究中,4年OS为75%。 不良反应 塞替派具有皮肤毒性、胚胎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可对胎儿造成伤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粘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腹泻、血尿和皮疹、出血、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已帮助人数298人
2023-08-24 10:07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吗?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 塞替派注射液是一种化疗药物。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对多种实体瘤的抑制效果较好。塞替派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并解聚得开环乙烯亚胺基团与肿瘤细胞的 DNA碱基中的鸟嘌呤碱基对结合,从而产生烷化作用,改变肿瘤细胞DNA 结构与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裂。 关于塞替派 塞替派是由IMMUNEX(后被安进收购)开发,最早于199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THIOPLEX,是自1959年以来FDA批准的一种新噻氟派制剂。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塞替派制剂仅塞替派注射液一种,且仅两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分别为黑龙江福和制药以及上海旭东海普药业。 塞替派如何使用 1、静脉或肌肉注射(单一用药):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 2、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 3、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注射。 塞替派不良反应 塞替派不良反应: 1、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一般较轻微,本品可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患者尚可有发热、皮疹。 2、感染、过敏、皮肤毒性、肝静脉阻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致癌性。 相关热文推荐:贝达喹啉能杀死所有的结核杆菌吗?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0331.html
已帮助人数385人
2023-07-24 14:15
最新药讯
乳腺癌药物阿培利司的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详解
导读:阿培利司(Alpelisib,商品名PIQRAY)是一种口服的PI3Kα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携带PIK3CA突变的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阿培利司的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用药参考、不良反应及管理等内容。治疗效果1、SOLAR-1研究:在SOLAR-1研究中,阿培利司联合氟维司群治疗PIK3CA突变、HR阳性、HER2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显示出与安慰剂组相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有显著提升,分别为11.0个月和5.7个月。2、BYLieve研究:ByLieve研究中,根据患者肿瘤中的PIK3CA突变状态选择患者,所有患者都必须在之前的CDK4/6抑制剂上进展。结果表明,对于使用CDK4/6抑制剂进展后的患者,观察患者是否有PIK3CA突变,然后给予他们阿培利司和合适的内分泌治疗是有益的。3、治疗效果:阿培利司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注意事项如果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的症状,如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皮疹等,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阿培利司可能导致严重的高血糖,包括酮症酸中毒。在开始使用阿培利司之前,应评估患者的血糖状况,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报道显示,使用阿培利司的患者中出现了严重肺炎和间质性肺病的病例。在使用阿培利司之前,应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维生素和补充剂等,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阿培利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以监测药物对肝脏的影响。用药参考阿培利司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一次300mg,餐后给药,每日同一时间服用。与氟维司群联合用药时,氟维司群的推荐剂量在第1天、第15天和第29天施用500mg,之后每月一次。不良反应及管理阿培利司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恶心、乏力、食欲下降、口炎性呕吐、体重下降、钙减少、葡萄糖减少、脱发等,有报道显示使用阿培利司后出现了严重超敏反应、严重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多形性红斑)、高血糖(包括酮症酸中毒)、肺炎和严重腹泻等。对于出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能需要暂停、减少剂量或停用阿培利司,并寻求医疗帮助。阿培利司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在特定类型的乳腺癌患者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其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和指导,并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已帮助人数10人
2024-05-11 17:25
非达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怎么治疗
导读:非达霉素(fidaxomicin)是一种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抗生素,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也可能出现贫血、血液重碳酸盐降低、肝酶升高等。患者在使用非达霉素期间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获得适当的医疗建议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非达霉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法1、对症治疗: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呕吐,可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比如使用止吐药或抗恶心药物。2、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如果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暂时减少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直至症状缓解。3、补液和电解质平衡:对于腹泻等引起的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4、监测血液指标:对于血液相关不良反应,如贫血,需要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5、保肝治疗:如果出现肝酶升高,可能需要使用保肝药物,并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对肝脏造成负担的药物。6、饮食调整: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7、密切监测: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药物的副作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8、替代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非达霉素的不良反应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生素。非达霉素的用药注意事项使用非达霉素期间要注意过敏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瘙痒以及口腔、咽喉和面部的血管性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寻求医疗帮助。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害或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临床数据有限,应慎用非达霉素。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非达霉素,并在用药期间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报告任何副作用或不适。
已帮助人数9人
2024-05-11 17:18
淋巴瘤药物朗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和保存方法简介
导读:朗妥昔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商品名Zynlonta,简称Lonca)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ADC),于2021年4月23日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加速批准,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2线及以上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朗妥昔单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作用机制、保存方式、用药禁忌等内容。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朗妥昔单抗显示出对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关键2期临床试验LOTIS-2的研究数据显示,朗妥昔单抗的总有效率(ORR)达到48.3%,完全缓解(CR)率为24.1%,中位反应时间为1.3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10.3个月。朗妥昔单抗在CR患者中表现出持久的长期反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朗妥昔单抗显示出可管理的毒性,最常见的≥3级的治疗紧急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高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GGT增加和贫血。患者在接受朗妥昔单抗治疗时,应在使用前一天开始口服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减轻输注反应。作用机制朗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是利用其靶向CD19的抗体部分特异性结合到表达CD19的肿瘤细胞表面,随后被细胞内化,释放PBD细胞毒素,该毒素与DNA结合形成交联,导致DNA复制停滞和细胞周期阻断,最终引发肿瘤细胞死亡。保存方式朗妥昔单抗应在2°C至8°C的条件下储存,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不要将药物冷冻,因为冷冻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效力。在储存期间,应避免将药物直接暴露于阳光或强光照射下,以防止药物降解。在储存和使用前,检查药物是否存在颜色变化、悬浮物或无法溶解的颗粒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请勿使用。为了安全起见,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用药禁忌过敏反应、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肝脏疾病等患者应禁用,需使用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患者正在使用可能与朗妥昔单抗产生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如某些化疗药物或免疫抑制剂,则可能需要避免或调整药物剂量。朗妥昔单抗作为一种新型ADC药物,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对症治疗。
已帮助人数9人
2024-05-11 16:35
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埃罗妥珠单抗用药参考和输液反应处理
导读:埃罗妥珠单抗(elotuzumab,商品名为Empliciti)是一种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5年11月30日批准上市的免疫刺激单抗药物,主要用于与地塞米松、来那度胺联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MM)。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埃罗妥珠单抗的用药参考、输液反应的处理、作用机制等内容。用药参考埃罗妥珠单抗推荐剂量为每两周一次,10 mg/kg体重,通过静脉输注给药。一个治疗周期为28天,第一周期中每周的第1日(即第1、8、15、22日)静脉注射1次,其后每个周期中每2周的第1日(即第1、15日)静注1次。埃罗妥珠单抗通常与来那度胺(lenalido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联合使用。在埃罗妥珠单抗静注当日给药前3至24小时内口服地塞米松28 mg,治疗第二周期起每周期第8、22日予地塞米松40 mg口服。来那度胺用法:每治疗周期中第1日起予来那度胺25 mg口服,共21天。预防给药:在埃罗妥珠单抗静注当日给药前45至90分钟内进行预防给药,包括地塞米松8 mg静脉注射,苯海拉明25至50 mg口服或静脉注射,或其他等效的组胺H1受体抑制剂;雷尼替丁50 mg静脉注射,或其他等效的组胺H2受体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650至1000 mg口服。输液反应处理埃罗妥珠单抗(Empliciti)的输液反应可能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疹、头痛、胸痛、背痛、心悸、低血压等。这些反应通常在开始输液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出现,但也可能在输液结束后数小时内发生。如果患者在接受埃罗妥珠单抗输注时出现2级或更高级别的输液反应,应立即中断给药,并进行支持治疗。这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并给予必要的医疗干预,如给予抗过敏药物、升压药物等。对于经历严重输液反应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跟踪和管理,以预防未来的输液反应。当输液反应小于1级时,可以重新开始药物输注,但应降低输注速率至0.5mL/min,并每30分钟增加输注速率0.5mL/min,直到患者能够耐受的输注速率。如果在输注过程中输液反应没有复发,可以继续按照递增方案进行输注。任何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都应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和处理。患者在使用埃罗妥珠单抗时应严格遵守医嘱,并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作用机制埃罗妥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它的作用机制是靶向SLAMF7蛋白,这是一种存在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分子。通过这种方式,埃罗妥珠单抗能够激活免疫系统中的自然杀伤细胞,从而杀死骨髓瘤细胞。
已帮助人数11人
2024-05-11 16:35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 放心选购
厂家直采
厂家授权 正品渠道
专业药师
一对一用药指导
品类齐全
海外药房 药品齐全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