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医药资讯德国生产的塞替派(Tepadina)中文说明书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Tepadina)中文说明书

作者
医学编辑李莹
阅读量:158
2020-12-31 11:27

【药品名称】塞替派注射液;Thiotepa,Tepadina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黏稠澄明液体

【适应症】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以及膀胱癌的局部灌注等,也可用于胃肠道肿瘤等。

【用法用量】静脉或肌肉注射(单一用药):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

德国生产的塞替派(Tepadina)中文说明书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毒性,多在用药后l~6周发生,停药后大多数可恢复。有些病例在疗程结束时开始下降,少数病例抑制时间较长。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及呕吐等胃肠反应。个别报道用此药后再接受手术麻醉时,用琥珀酰胆碱后出现呼吸暂停。少见过敏,个别有发热及皮疹。有少量报告有出血性膀胱炎,注射部位疼痛,头痛、头晕,闭经、影响精子形成。

【贮藏】遮光、密闭、在冷处保存。

以上为塞替派说明书,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严重副作用,请立即联系医生以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停药,过量用药等,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热文推荐:德国生产的塞替派(Tepadina)治疗什么病/newsDetail/88198.html
相关药讯
塞替派抗瘤谱广吗?
塞替派抗瘤谱较广。塞替派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膀胱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近年来,它也开始被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例如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和多种造血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和化疗中,塞替派都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塞替派治疗乳腺癌 Comte等发表的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入组了66例乳腺癌脑膜转移的患者,接受鞘内注射塞替哌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按标准剂量鞘内注射塞替哌(10mg)和甲基强的松龙(40 mg),每隔1周重复。该研究中位OS为4.5个月,且未在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患者间发现显著的生存差异。虽然中位总生存期很短,但部分二线患者仍能受益于该种疗法。除此之外,基础研究显示,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而Ferrario等研究证实50 mg曲妥珠单抗联合12 mg噻替哌每3周一次鞘内注射可以安全并有效的控制乳腺癌脑膜转移的进展。 塞替派治疗卵巢癌 Gordinier等报道的一项临床试验入组了34例一线化疗方案减瘤效果不佳的IIC或IV期卵巢癌患者,评估顺铂联合塞替哌的治疗效果。共给予6个周期的化疗(顺铂50 mg/m2和塞替哌40mg/m2,每4周为1周期),并通过手术及病理评价化疗反应,在本研究中没有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最终有31例患者完成试验,ORR为55%,5例患者为完全病理缓解,中位OS为16.8个月,完全 缓解患者的中位OS为60.8个月,93%的患者CA 125水平恢复正常或下降> 50%。这项研究表明,当肿瘤敏感时,塞替哌联合顺铂的一线化疗能够产生显著的长期抗肿瘤反应,特别是患者紫杉醇类药物不可用时,这种治疗方案是理想的选择。 塞替派治疗膀胱癌 国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了78例常规于术中及术后行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将噻替哌40 mg溶于4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多处注射膀胱切缘周围及其它膀胱壁黏膜下层,每处注射量不超过2ml。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复发率为1.28%。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膀胱肿瘤,膀胱黏膜下注射噻替哌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塞替派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目前在临床上塞替哌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方案已被广泛应用。Colleoni等设计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了2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使用塞替哌治疗,其中9例乳腺癌,11例肺癌, 2例原发肿瘤不明, 1例转移性黑色素瘤。在第0天对入组患者抽取尽可能多的心包液后,通过留置的心包导管用腔内塞替哌(第1.3.5天各15 mg)灌注治疗。除3例患者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在腔内治疗完成后开始全身治疗。 结果显示19例患者对治疗有反应,ORR为83%,且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4.5个月,mPFS为2.3个月。心包积液进展的mPFS为8.9个月,显著长于全身性疾病进展,这表明心包腔内噻替派局部治疗效果可以被接受。 总结 综上所述,塞替派是一广谱抗癌药物,针对多种癌症都有着十分不错的治疗效果。研究证明对多种动物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组织培养中,可以抑制动物胚胎细胞、人体细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目前已常用与手术侯或转移性乳腺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德化疗,以及膀胱关注,鞘内注射和体腔积液的治疗。 相关热文推荐: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5.html
已帮助人数212人
2023-11-15 16:07
塞替派注射液的功效与作用与副作用?
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中疗效较突出者,可在体内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乙烯亚胺基能开环与细胞内DNA核碱基如鸟嘌呤结合,发生烷化反应,抑制 DNA 的合成,从而改变 DNA 结构及功能,影响癌细胞的分裂,同时对RNA和蛋白质合成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的各个时期和非增殖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关于塞替派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叶,塞替派作为抗肿瘤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乳腺和卵巢癌、儿科和生殖细胞瘤。塞替派批准的适应症为: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膀胱浅表性乳头状癌。主要应用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和淋巴瘤的治疗,如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自从塞替派1959年在美国FDA注册并与2001年重新注册,塞替派已经在包括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60多个国家注册并临床应用。 塞替派的作用 塞替哌是一种乙烯亚胺类烷化剂,其细胞毒作用主要源于与DNA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显示塞替哌与DNA的相互作用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途径。在第一种途径中,塞替哌作为双功能基烷化剂,可以在DNA螺旋的两股之间、单链DNA内或DNA与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在另一种途径中,塞替哌及其在人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N,N',N”-三乙烯磷酰胺(TEPA)最终会水解成乙烯亚胺,从而与DNA产生反应。 塞替派的功效 研究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 研究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A组)(多西他赛35mg/m2d1.8塞替派60mg/m2d1,21d为1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B组)(多西他赛35mg/m2d1.8,顺铂80mg/m2d1 ,21d为1疗程)化疗2个疗程,评价其效果。 研究结果:A组和B组治疗效果分别为:两组均无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 PR) 25.58% vs 20.93% ,稳定(SD) 53.49%vs48.83%,进展(PD) 20.93% vs 39.70%。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化疗方案。 塞替派的副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塞替派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肝脏损害转氨酶升高,手足综合征程度较轻。 总结 塞替派(Thiotepa)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功能烷化剂,自1953年开始用于淋巴瘤、实体瘤等的化疗以来,其临床应用己达60余年,30年前开始应用于自体移植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塞替派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关热文推荐:替伊莫单抗有哪些注意事项?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1802.html
已帮助人数417人
2023-11-15 15:02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后多久起效?
淋巴瘤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因人而异。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等,鞘内注射塞替派的起效时间并不固定。 塞替派用法用量 塞替派为白色冻干粉,用药前需进行重构、稀释,最后静脉注射,用于不同疾病时用药剂量也不同: 1、乳腺或卵巢腺癌:塞替派治疗乳腺或卵巢腺癌的推荐剂量为静脉注射0.3至0.4 g/kg。剂量应每隔1至4周给药一次。最初,通常给予给定范围内的较高剂量。应根据预处理对照血细胞计数和后续血细胞计数每周调整维持剂量。维持剂量的给药频率不应超过每周一次。 2、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治疗浅表性膀胱乳头状癌的塞替派推荐剂量为60g,采用30-60mL氯化钠注射液经导管注入膀胱,溶液应保留2小时。如果患者发现无法将 60ml保留2小时,可按 30ml的剂量给药。每15分钟可对患者重新定位,以实现最大面积接触,一般疗程为每周1次,连续4周。如有必要,可重复该疗程,但第二和第三疗程必须谨慎进行,因为骨髓抑制可能增加。 塞替派治疗淋巴瘤效果 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是影响约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目前的生存率约为20%。以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大剂量化疗(HDT)和自体移植(ASCT)已被证明对原发性CNS淋巴瘤有效,但关于该预处理方案对继发性CNS淋巴瘤(SCNSL)的研究较少。 一项实验研究了塞替帕/白消安为基础的HDT/ASCT治疗的所有≥18岁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连续患者。利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自ASCT开始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结果:本研究包括57例患者,2例(4%)患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1例(2%)患多次复发的DLBCL。诊断DLBCL时,中位CNS复发时间为4个月。中位年龄58岁。CNS受累见于初诊时的20例,发生于一线治疗期间的10例或发生于治疗结束后的27例。对于初诊时无SCNSL的患者,31例出现单纯CNS复发,6例同时出现CNS和全身复发。 大多数患者接受了以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为基础的多药诱导化疗(HD-MTX的中位剂量为4,之后41例(72%)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和顺铂(R-DHAP)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R-DHAP)。HDT预处理方案为塞替帕+白消安+美法仑+利妥昔单抗(TBMR或塞替帕+白消安+环磷酰胺(TBC)。诊断SCNSL至ASCT的中位时间为116 d。asct治疗系统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反应率(ORR)在asct治疗前为93%/89%,在asct治疗后为95%/100%。asct前的合并ORR为88%,完全缓解率为21%,部分缓解率为67%。2例(4%)ASCT前发生CNS复发的患者在未接受其他全身化疗的情况下,经TBMR预处理后获得长期缓解。 在ASCT后的中位88天,9例患者出现淋巴瘤复发,并伴有CNS复发、全身性复发或两者兼有(n=2)。 结论:在迄今为止SCNSL中关于该预处理方案的最大研究之一中,发现以大剂量塞替派/白消安为基础的ASCT预处理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良好结局相关,在这项研究中,4年OS为75%。 不良反应 塞替派具有皮肤毒性、胚胎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可对胎儿造成伤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胆红素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粘膜炎、贫血、血小板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腹泻、血尿和皮疹、出血、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已帮助人数291人
2023-08-24 10:07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吗?
塞替派是化疗药物 塞替派注射液是一种化疗药物。塞替派是烷化剂中乙烯亚胺类抗肿瘤药物的代表,对多种实体瘤的抑制效果较好。塞替派进入体内后可转化为乙烯亚胺离子,并解聚得开环乙烯亚胺基团与肿瘤细胞的 DNA碱基中的鸟嘌呤碱基对结合,从而产生烷化作用,改变肿瘤细胞DNA 结构与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裂。 关于塞替派 塞替派是由IMMUNEX(后被安进收购)开发,最早于1994年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THIOPLEX,是自1959年以来FDA批准的一种新噻氟派制剂。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塞替派制剂仅塞替派注射液一种,且仅两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分别为黑龙江福和制药以及上海旭东海普药业。 塞替派如何使用 1、静脉或肌肉注射(单一用药):一次10mg(0.2mg/kg)每日一次,连续5天后改为每周3次,一疗程总量300mg。 2、胸腹腔或心包腔内注射:一次10~30mg,每周1~2次。 3、膀胱腔内灌注:每次排空尿液后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向腔内注入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每周1~2次,10次为一疗程。 4、动脉注射:每次10~20mg用法同静脉注射。 塞替派不良反应 塞替派不良反应: 1、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但一般较轻微,本品可引起男性患者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患者尚可有发热、皮疹。 2、感染、过敏、皮肤毒性、肝静脉阻塞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致癌性。 相关热文推荐:贝达喹啉能杀死所有的结核杆菌吗? https://www.1blv.com/newsDetail/120331.html
已帮助人数376人
2023-07-24 14:15
最新药讯
阿普昔腾坦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和效果分析
导读:阿普昔腾坦也称为Tryvio,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双重内皮素A/B受体(ETA/ETB)拮抗剂,用于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阿普昔腾坦作为一种新型降压药物,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持久的降压效果,以及可以与传统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特点,使其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治疗高血压的机制阿普昔腾坦通过抑制内皮素-1(ET-1)与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的结合,阻断了内皮素-1的作用。内皮素-1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能够通过ETA和ETB受体调节血管张力。因此,阿普昔腾坦通过降低血管张力和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阿普昔腾坦是马昔腾坦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持久地控制血压。治疗效果分析在阿普西腾坦获得FDA批准的关键试验中,纳入了730名尽管接受了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但诊室收缩压 (BP) 仍高于140mmHg的患者。基线时平均诊室血压为153/88mmHg,平均24小时动态血压为138/83mmHg。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每日口服阿普罗替坦或安慰剂,加上氨氯地平、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固定剂量组合。4周后,阿普昔腾坦组的诊室收缩压平均变化为15mmHg,安慰剂组为11mmHg,4mmH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小时动态监测中也发现了阿普昔腾坦和安慰剂之间的类似差异。安全性和副作用阿普昔腾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轻至中度的水肿或液体潴留,这些通常可以通过使用利尿剂得到控制。此外,还观察到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情况,但这是可逆的,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相似,阿普昔腾坦存在肝毒性的风险,因此建议在使用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阿普昔腾坦含有有关胚胎-胎儿毒性风险的黑框警告,因此育龄女性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并在停药后至少1个月内避免怀孕。
已帮助人数4人
2024-05-07 14:05
卡巴他赛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卡巴他赛是一种化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特别是针对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卡巴他展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尤其在对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方面效果显著。它是首个被推荐在多西他赛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后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使用的药物。卡巴他赛适应症卡巴他赛与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一起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无法通过手术或降低睾酮的药物治疗的前列腺癌)。它用于已经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如多西紫杉醇)效果不佳的患者。功效作用卡巴他赛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促进微管的组装,同时阻止已形成的微管解体,使得微管结构变得稳定。这一作用影响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分裂时依赖于微管的动态重组。因此,卡巴他赛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在某些临床试验中,卡巴他赛显示出对肿瘤体积的缩小、PSA水平的降低以及对继发性骨病的控制有积极影响。作为二线化疗方案,卡巴他赛已被证实可以延长多西他赛治疗后的mCRPC患者的总生存期。服用方法卡巴他赛以点滴形式滴入血液中,卡巴他赛的治疗周期每个周期为3周。这意味着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卡巴他赛滴注。最多有10个周期,可以每天早上早餐后服用类固醇(泼尼松龙)片剂。 临床试验在患有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的患者中,经过多西他赛治疗后,卡巴他赛与米托蒽醌相比,总生存期 (OS) 显着提高。在一项针对 755 名男性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III期试验中,接受卡巴他赛的受试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而接受米托蒽醌的受试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与米托蒽醌 (58%) 相比,卡巴他赛 (81.7%)与更多的3-4 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相关。 卡巴他赛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胃肠道副作用,神经病变很少被发现。
已帮助人数14人
2024-05-06 17:59
卡巴他赛药物过敏的处理方式
导读:如果患者对卡巴他赛中的任一成分过敏,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使用卡巴他赛过敏后应立即停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过敏治疗、对症治疗。卡巴他赛常见副作用卡巴他赛作为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程度可以从轻微到严重不等。常见的副作用有血液学毒性,例如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能会增加感染风险,引起贫血、引起出血倾向等,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厌食等。神经系统毒性,可能引起感觉异常(如手脚麻木或刺痛感)、肌肉无力、疲劳、嗜睡等。皮肤反应,可能出现皮疹、脱发、指甲改变等。过敏表现使用卡巴他赛后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患者可能表现为皮疹或荨麻疹,皮肤可能发红、肿胀、出现瘙痒感。还可能感到喉咙发紧、呼吸急促、哮喘样症状,或者出现咳嗽、喘息声。严重过敏反应时,可能会有血压急剧下降,导致头晕、晕厥,心跳加速或不规则。过敏处理方式如果患者在使用卡巴他赛期间出现过敏反应,首先必须立即停止卡巴他赛的输注,并保留静脉通路以便必要时给予其他药物。根据患者状况,可能需要吸氧以增加血氧饱和度,并实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抗过敏治疗,迅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皮质类固醇,以及肾上腺素等,以迅速控制过敏反应。具体用药种类和剂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过敏症状进行对症处理,比如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以应对低血压,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缓解呼吸困难,或者使用镇静药物控制严重瘙痒或焦虑。出现过敏反应后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状况,直到过敏反应完全缓解。过敏反应控制后,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以及是否可以继续或更换其他治疗药物。
已帮助人数13人
2024-05-06 17:59
卡巴他赛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
导读:卡巴他赛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胞的微管结构,从而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卡巴他赛治疗期间应注意血液学毒性、超敏反应、胃肠道毒性等。药物介绍卡巴他赛是一种半合成微管抑制剂,通过稳定微管诱导细胞死亡,被批准与泼尼松联合用于治疗已接受含多西紫杉醇方案治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这种紫杉烷衍生物的批准主要基于一项随机、开放标签试验的结果,该试验的受试者为mCRPC患者,每3周静脉注射卡巴他赛25mg/m 2或米托蒽醌12mg/m2 。两者均与泼尼松10毫克/天联合使用。卡巴他赛的中位生存期为15.1个月,米托蒽醌的中位生存期为12.7个月。作用机制卡巴他赛是一种新型第二代半合成微管抑制剂,可通过稳定微管诱导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与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相似。微管是由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组成的细胞骨架聚合物,在维持细胞形状、囊泡运输、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分裂中发挥关键作用。卡巴他赛结合β-微管蛋白亚基的N-末端氨基酸并促进微管聚合(微管蛋白二聚体延伸)。在有丝分裂期间,微管向有丝分裂纺锤体延伸,该纺锤体负责染色体的分离和分布以及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卡巴他赛刺激微管聚合并抑制微管细胞分裂,从而阻止肿瘤细胞周期和肿瘤增殖。尽管卡巴他赛与其紫杉烷前身有相似之处,但其结构和药理学却截然不同。卡巴他赛的分子结构与多西他赛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链,其中羟基被甲氧基侧链取代。额外的甲基通过禁用由多重耐药基因ABCB编码的腺苷5'-三磷酸 (ATP) 依赖性外排泵来抵消组成性和获得性抗肿瘤耐药性。副作用卡巴他赛的临床试验中,常见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疲劳和乏力。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背痛、关节痛和周围神经病变。注意事项卡巴他赛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首次使用卡巴他赛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以防过敏性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皮疹、低血压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措施。此外,由于卡巴他赛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卡巴他赛还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肌无力等症状,需密切监控并及时报告。
已帮助人数11人
2024-05-06 17:59
正品保障
正品保障 放心选购
厂家直采
厂家授权 正品渠道
专业药师
一对一用药指导
品类齐全
海外药房 药品齐全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